在三国那段英雄辈出、战火纷飞的岁月里,孙权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。很多人觉得,孙权继承父兄打下的江东基业,安安稳稳地做个 “守成之主” 就满足了,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咱们今天就来唠唠。
公元 200 年,孙策遇刺身亡,年仅 19 岁的孙权临危受命,接过了东吴的大旗。那时的他,虽然年轻,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果敢。孙权深知,要想在乱世中立足,进而实现更大的抱负,就必须有明确的战略规划。而鲁肃的到来,为他带来了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蓝图 ——“榻上策”。
在那场著名的 “榻上策” 对话中,鲁肃对孙权说:“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,以项羽为害也。肃窃料之,汉室不可复兴,曹操不可卒除。为将军计,惟有鼎足江东,以观天下之衅。规模如此,亦自无嫌。因其多务,剿除黄祖,进伐刘表,竟长江所极,据而有之,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,此高帝之业也。” 这段战略规划,为孙权指明了方向:先稳固江东根据地,然后趁着北方曹操忙于事务,无暇南顾之时,剿除黄祖,进取荆州,全据长江,建立帝号,进而图谋天下。孙权对鲁肃的这番见解大为赞赏,虽然表面上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求辅佐汉室,难以实现称帝图天下的大业,但内心深处,他对这一宏伟目标充满了向往。
展开剩余75%此后,孙权开始积极行动起来,将 “榻上策” 的战略逐步付诸实践。黄祖,这位刘表麾下的江夏太守,成为了孙权实现全据长江战略的第一个目标。黄祖不仅占据着重要的战略要地江夏,还与孙权有着杀父之仇。早在初平三年(192 年),孙权的父亲孙坚征讨荆州时,就被黄祖部将射杀,这成为了孙权心中永远的痛。从公元 203 年开始,孙权多次发兵进攻黄祖。在这漫长而艰苦的征讨过程中,孙权遭遇了诸多挫折与困难。黄祖虽然昏庸无能,但他据守江夏,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坚固的城防,以及刘表的支援,屡次抵御住了孙权的进攻。孙权的军队在攻打江夏时,面临着水上作战的诸多挑战,如敌方水军的拦截、战船的防护等问题。然而,孙权始终没有放弃,他不断调整战略,加强军事训练,提升军队的战斗力。终于,在公元 208 年,孙权再次派大军征讨黄祖。这次,他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,率领吕蒙、甘宁等将领出征。吕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亲手斩杀了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,使得黄祖的水军大乱。甘宁也立下赫赫战功,他率领敢死队,冲破了黄祖设置的防线,为东吴军队打开了进攻的通道。最终,孙权成功攻克江夏,斩杀黄祖,为父亲报了仇,也为进取荆州迈出了关键的一步。
在成功剿除黄祖后,孙权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荆州。荆州地处长江中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它不仅连接着南北交通,还是物资丰富、人口众多的富庶之地。对于孙权来说,占据荆州,就可以实现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,进而为统一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就在孙权准备进一步进取荆州时,曹操却抢先一步,挥师南下,荆州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。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,孙权并没有退缩,而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力。他深知,此时与曹操正面交锋,胜负难料,但如果不抵抗,东吴必将面临灭顶之灾。在这关键时刻,孙权果断与刘备结盟,共同对抗曹操。他任命周瑜为大都督,统率三万吴军,与刘备的军队组成联军,在赤壁与曹操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。赤壁之战中,孙权充分信任周瑜,给予他充分的军事指挥权,任由其调度。周瑜则巧妙地利用曹军不习水战、水土不服的弱点,采用火攻战术,一举击败了曹操的大军。这一战,不仅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美梦,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。
赤壁之战的胜利,让孙权的威望大增,东吴的势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。战后,孙权趁机占领了荆州的部分地区,实现了 “竟长江所极,据而有之” 的阶段性战略目标。此时的孙权,站在江东的土地上,望着广阔的江山,心中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愈发炽热。他积极招揽人才,发展经济,加强军事建设,为实现更大的抱负做着准备。从孙权早期的一系列行动来看,他绝不是一个满足于偏安江东的君主。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,渴望像汉高祖刘邦一样,建立不世之功,统一天下。他与鲁肃的 “榻上策”,以及对黄祖的征讨、赤壁之战的决策等,都充分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。
那么,如此有野心的孙权,为什么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呢?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从外部环境来看,曹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。曹操统一北方后,占据了当时中国最富庶、人口最多的地区,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,都远超东吴和蜀汉。孙权虽然拥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,但这也限制了他的发展。东吴的军队擅长水战,在长江流域作战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,但一旦离开水域,进入广袤的北方平原,面对曹魏强大的骑兵部队,东吴军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。比如逍遥津之战,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,却被张辽八百人打得落荒而逃,这一战充分暴露了东吴军队在陆战方面的短板。
再看内部因素,东吴内部的政治局势并不稳定。孙权虽然广纳贤才,麾下能臣武将众多,但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势力集团,内部矛盾错综复杂。江东本土的世家大族,如顾、陆、朱、张等家族,在当地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庞大的势力,他们与孙氏政权之间既有合作,也有矛盾。孙权在处理这些内部关系时,需要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利益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内乱。而且,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,引发了 “二宫之争”,导致朝廷动荡,严重消耗了东吴的国力。
另外,孙权在战略决策上也存在一些失误。比如在荆州问题上,他为了夺回荆州,派吕蒙白衣渡江,偷袭关羽,虽然成功占领了荆州,但却破坏了孙刘联盟,使得蜀汉与东吴之间结下了深仇大恨。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,亲率大军讨伐东吴,爆发了夷陵之战。这一战,虽然东吴在陆逊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,但孙刘联盟却彻底破裂,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,给了曹魏可乘之机。如果孙权能够以大局为重,妥善处理与蜀汉的关系,维持孙刘联盟,共同对抗曹魏,或许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。
孙权并非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,他也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过。但由于外部曹魏势力强大、内部政治局势不稳定以及战略决策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。不过,孙权在三国历史上依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的政治才能、军事智慧以及在江东地区的统治,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好啦,今天关于孙权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。觉得有意思的小伙伴,别忘了点赞关注哦,愿您发财又好运!
发布于:黑龙江省泰仓配资,财富通配资,万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